“8・15”全国生态日特刊——中林三北团队:在沙海播绿 以担当筑梦
8月,正是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最美的时节!阳光洒在沙地上,暖暖的,泛出金黄的光。沙地上新种的小叶锦鸡儿、黄柳和蜿蜒曲折的西拉木伦河交相辉映,这是新时代治沙人写给大地的“绿色情书”。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发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一年多来,一支由中国林业集团组建的三北团队,用脚步丈量沙地,用汗水浇灌绿色,在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南缘书写着生态修复的硬核答卷。
使命在肩:从“动员令”到“攻坚战”的央企速度
2024年初,为响应国家三部委关于央企参与“三北”工程的部署,中国林业集团闻令而动,抽调由重庆林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廉带队,李敖彬(已到中林湖南公司工作)、闫青山、郭奇峰、黄杰、刘杨、赵一帆为成员的精干力量,组建三北团队加入三峡三北公司,与三峡集团携手开展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南缘治理一期工程建设。
从2024年3月7日收到外派通知,到3月9日到达项目地投身工作,给项目组每个成员的准备时间只有短短三天,但大家需要处理的事情很繁杂:与同事进行工作交接、购置外出物品、与项目地接洽行程等,特别是这次突如其来的外派任务,还需要他们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安顿好老人和孩子……这些都紧紧牵动着三北团队每一个人的心。但大家深知,能被集团选为外派干部,是对自己的认可和鼓励,千万不能掉链子。很快,大家安顿好工作和家里,毅然踏上了前往三北的路途。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中林三北团队与三峡团队同吃同住同办公,经过一年半的奋战,顺利完成2024-2025年度建设任务,治理面积达23.33万亩。
202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项目现场考察时表示:“三北项目短期内实现良好开局,体现了央企参与治沙的先进性,为其他央企作了示范。”
国家有关部委评价:“建设成效远超蒙东地区平均水平”。更是作为全国唯一生态类项目入选国家“两重”典型经验推广清单。
硬核坚守:在“苦地”种出“希望”的生态密码
“春天沙子吃到饱,夏天能晒脱层皮,冬天冻到骨头疼”——这是在项目区作业的真实写照。
3月的克什克腾旗,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中林与三峡的团队成员在刺骨的寒风中踏沙勘查,他们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记录小班数据,用冻得发红的手在地图上圈定治理范围。
为赶在5月15日开工,他们开启“5+2”“白加黑”模式,没有办公场所,就暂时租住在牧民家,冷了,几个人挤在大火炕上相互取暖;饿了,热碗泡面就是“工地野餐”。外业结束后,鼻孔、耳朵的沙土,经常成为他们苦中作乐的谈资。
尽管这样,大家没有一个人退缩,正是这份“艰苦奋斗”的底色,让他们仅用35天时间就完成了从进场到确定实施范围,并紧接着攻坚了可研设计审核报批、工程施工监理招标采购等重点难点工作,确保了项目在5月15日顺利开工,实现了国家三部委下达的关键节点目标!
中林与三峡双方团队的良好融合和精诚协作是关键节点目标达成的坚实基础,也是后续工程取得良好成效的前奏。
科学扩绿:用专业精神破解“种活难”的难题
“不是把树栽下去就完了,得让它们扎下根、活下去。”这是三北团队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这份“活”,他们走出了一条“科学+实干”的路径。
技术攻坚:他们走访行业专家、请教当地“土专家”,甚至在试验田里反复试种,终于掌握乔灌草种植的“生态密码”,让成活率远超预期;
效率革命:针对当地施工窗口期短的特点,提前1个月完成设计审批、施工监理招标、参建单位走访、原材料市场调研等工作,把“被动等工期”变成“主动抢进度”;
管理创新:推行“网格化包片督导”,每个工区有人盯、每棵树苗有人管,工程进度和质量把控落实到“一株一苗”;
样板先行:提前制作苗木种植、草籽播种等关键工序作业教学视频,统一现场施工标准;新入场班组施行“样板先行”施工,推行生产管理“六字诀”,实行质量“三抓”,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质量和标准。
科技赋能:用无人机航拍绘制高精度小班矢量图,让作业设计更精准更科学;严格按照“三北”工程六期规程,实行“灌草为主,适当搭配乔木”的治理方案,组合黄柳和稻草作为复合沙障强化固沙阻沙效果;依托地方气象部门技术支撑,掌控雨情墒情,科学调整作业工序及时间。
专业精神结出硕果:2025年7月,由中林和三峡共同组成的工程建设班组荣获三峡集团“红旗班组”“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初心如磐:在生态答卷上续写央企担当
“集团领导每次来调研,都反复叮嘱我们要不断向三峡领导同事学习,发挥中林人能吃苦敢战斗的作风和林业专业化水平”。这份嘱托,化为中林三北团队前行的动力。
如今,中林三北项目团队不仅交出了23.33万亩的治理成绩单,更在工程管理、行业资源、产业探索中积累了可复制的经验,为中国林业集团生态保护与修复业务发展储备了人才和技术力量。从黄沙漫天到草木点点,他们用行动证明:央企的担当,不仅在于“啃硬骨头”,更在于“种希望”。
结语
在“8·15”全国生态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回望浑善达克南缘沙地的变迁,中林三北团队的故事,是千千万万生态守护者的缩影。他们用脚丈量大地,用手播撒绿色,更用心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这场与沙的持久战中,每一棵树苗都是希望,每一份坚守都在书写——新时代的生态奇迹,正在他们的手中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