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考察漠河林场自然林区,察看自然林生长态势和林下作物展示,听取当地深化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改革、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以及加强森林防火灭火情况介绍。
莽莽兴安岭,滔滔黑龙江。
作为我国最北生态安全屏障,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这里山脉绵延不绝,江河川流不息,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使命。

这是近日拍摄的大兴安岭林区风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之后,大兴安岭林区走向转型发展之路。眼下,林区活立木总蓄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实现“三增长”。大兴安岭地区广袤林海展现新颜,林区群众正从“绿水青山”中收获更多“金山银山”。

3月15日,在大兴安岭益康野生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筛选野生蔓越莓。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因林而生,因林而兴。一批批蓝莓加工厂、北药种植园在大兴安岭林区发展起来,神州北极村、中国龙江源、避暑养生地等旅游资源吸引八方来客,林区发展从“一木独大”向以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药材加工等为主导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转变。

1月10日,在漠河市北极村,游客乘坐马拉爬犁。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曾经大兴安岭因高寒令人生畏,如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大兴安岭地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积极发展寒地生物和寒地试车“双寒”产业,加快推进林区经济转型发展。